擂茶的由來是什麼阿? - 藥品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05-09-10T00:00

Table of Contents

請問各位大大,擂茶的由來是什麼阿?
Tags: 藥品

All Comments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05-09-13T08:32
◆擂茶(又名三生湯)
 關於擂茶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常聽到的故事版本是三國時代,大將軍張飛(也有人說是馬援)帶兵途經武陵(現今湖南地區)時,隊上士兵們突染瘟疫急病,幸好有當地的農戶及時提供祖上相傳數代的除瘟良方:取生茶、生薑、生米各十石,磨成糊狀後以開水沖食。故事的結果是士兵們茶到病除,一路跟著擂茶的流傳來到今日。
 姑且不論上述故事有幾分真實,它至少點出了擂茶的幾個特色,首先,擂茶是一種民間古老的飲食方式,「擂」字本身就有研磨、擣杵之意,所以磨製是處理食物原料的根本方法;其次,擂茶被認為具有保健去病的效果,這可能與擂茶的材料不僅營養價值高,經磨製後又有助吸收有關。再進一步分析擂茶所需的基本原料:茶、米、乾果、穀類、豆類,均是可以長期儲存的乾料,食用時只要混合原料研磨後注入熱水即可,相當方便,不僅符合擂茶起源故事中的行軍需求,當我們考量到客家人民數度遷徙的歷史背景後,或許更可以說明何以擂茶這種飲食方式會在客家人的生活圈中流傳開來。
 不僅台灣,現今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大陸湖南、廣東、福建等客家地區都仍有飲食擂茶的習慣,不過有別於近幾年在台灣,擂茶多被定位為客家人招待賓客的茶點,流行的「客家擂茶」多屬偏甜口味,許多客家人民事實上是將擂茶當作正餐食用,開發出來的飲用方式也就因人、因地制宜。
 擂茶的工具主要是陶缽跟木棒,先以陶製擂缽將茶葉、花生、芝麻等原料研磨成細粒狀,沖入熱水調勻,再加入米籽後食用。因為被預期要能夠裹腹,擂茶中「米」的角色便相形重要;擂茶中所用的米,客家話叫「米籽」,一般是以鹽水浸泡蓬萊米或糯米後再進行炊蒸,蒸過之後存放冰箱以利脫水,然後在陽光下曝曬,最後以大鍋翻炒增加米籽的香味,當然過程中也可以加入鹽巴等調味料,所以不同人家的擂茶會有不同的風味。 擂茶的材料因各人喜好而異,食用方式也跟著有所不同。如果是以綠茶、花生、芝麻、縠類、麥類、豆類(紅豆、黃豆、綠豆、黑豆、米豆、白鳳豆)、中藥材(蓮子、薏芢、淮山、西果、茨實)等為原料者,大多就是混合研磨後加水,單純當作飲品用。但是用來取代正餐的擂茶,則會加入大量的米籽,並且搭配一般的熱炒小菜,或是像蘿蔔乾等醃漬食物一起食用。
▲TOP


※擂茶的工具
擂茶的工具主要是一只陶土燒成的擂缽和長度約兩尺之擂棍。擂缽的缽盆內面滿是溝紋,溝紋較粗者適合磨製顆粒較粗穀類、豆類,,溝紋較細而淺的才適合現今常見的擂茶配料,如芝麻、花生之類。至於擂棍則多以芭樂樹、油茶樹的枝幹裁製,有種說法是芭樂樹枝含有健胃整腸的有效成分,以其為擂棍可以在使用過程中將此成分加入到擂茶中。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05-09-13T05:34
推薦一個不錯的粉絲團
有很多兩性相處的案例及建議
也友聯誼,交友,相親的服務
我覺得很受用
反正上網瀏覽是免費的
參考看看囉!
搜尋 李姐
#@@#
推薦一個不錯的粉絲團
有很多兩性相處的案例及建議
也友聯誼,交友,相親的服務
我覺得很受用
反正上網瀏覽是免費的
參考看看囉!
搜尋 李姐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05-09-11T09:36
我一直在想,自己會被什麼樣的人所吸引? 
通常是因為對方擁有自己欣賞的人格特質,
這個特質可能是自己所缺乏的,所以崇拜進而被吸引,但這樣的人就適合當伴侶嗎? 
相愛容易相處難,兩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要生活在一起,
一定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兩個個性特質截然不同的人真的能夠攜手走下去嗎?
在李姐這一堂課,我找到了答案。原來個性互補的人,才能1+1>2,
更可能建立長久穩固的感情。
#@@#
這是我之前參加的婚友社我覺得不錯
不過還是建議你自己去諮詢過看是否適合你!
或搜尋<紅娘李姐>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05-09-11T16:32
我一直在想,自己會被什麼樣的人所吸引? 通常是因為對方擁有自己欣賞的人格特質,這個特質可能是自己所缺乏的,所以崇拜進而被吸引,但這樣的人就適合當伴侶嗎? 相愛容易相處難,兩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要生活在一起,一定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兩個個性特質截然不同的人真的能夠攜手走下去嗎? 在李姐這一堂課,我找到了答案。原來個性互補的人,才能1+1>2,更可能建立長久穩固的感情。
#@@#
如果你很確定自己很想結婚
婚友社的確是一個有效率的管道
年紀越大壓力越大
以前我去婚友社時
這是我之前參加的婚友社我覺得不錯
不過還是建議你自己去諮詢過看是否適合你!
或搜尋<紅娘李姐>
Damian avatar
By Damian
at 2005-09-11T01:24
擂茶又名三生湯,關於擂茶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常聽到的故事版本是三國時代,大將軍張飛(也有人說是馬援)帶兵途經武陵(現今湖南地區)時,隊上士兵們突染瘟疫急病,幸好有當地的農戶及時提供祖上相傳數代的除瘟良方:取生茶、生薑、生米各十石,磨成糊狀後以開水沖食。故事的結果是士兵們茶到病除,一路跟著擂茶的流傳來到今日。 姑且不論上述故事有幾分真實,它至少點出了擂茶的幾個特色,首先,擂茶是一種民間古老的飲食方式,「擂」字本身就有研磨、擣杵之意,所以磨製是處理食物原料的根本方法;其次,擂茶被認為具有保健去病的效果,這可能與擂茶的材料不僅營養價值高,經磨製後又有助吸收有關。再進一步分析擂茶所需的基本原料:茶、米、乾果、穀類、豆類,均是可以長期儲存的乾料,食用時只要混合原料研磨後注入熱水即可,相當方便,不僅符合擂茶起源故事中的行軍需求,當我們考量到客家人民數度遷徙的歷史背景後,或許更可以說明何以擂茶這種飲食方式會在客家人的生活圈中流傳開來。 不僅台灣,現今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大陸湖南、廣東、福建等客家地區都仍有飲食擂茶的習慣,不過有別於近幾年在台灣,擂茶多被定位為客家人招待賓客的茶點,流行的「客家擂茶」多屬偏甜口味,許多客家人民事實上是將擂茶當作正餐食用,開發出來的飲用方式也就因人、因地制宜。 擂茶的工具主要是陶缽跟木棒,先以陶製擂缽將茶葉、花生、芝麻等原料研磨成細粒狀,沖入熱水調勻,再加入米籽後食用。因為被預期要能夠裹腹,擂茶中「米」的角色便相形重要;擂茶中所用的米,客家話叫「米籽」,一般是以鹽水浸泡蓬萊米或糯米後再進行炊蒸,蒸過之後存放冰箱以利脫水,然後在陽光下曝曬,最後以大鍋翻炒增加米籽的香味,當然過程中也可以加入鹽巴等調味料,所以不同人家的擂茶會有不同的風味。 擂茶的材料因各人喜好而異,食用方式也跟著有所不同。如果是以綠茶、花生、芝麻、縠類、麥類、豆類(紅豆、黃豆、綠豆、黑豆、米豆、白鳳豆)、中藥材(蓮子、薏芢、淮山、西果、茨實)等為原料者,大多就是混合研磨後加水,單純當作飲品用。但是用來取代正餐的擂茶,則會加入大量的米籽,並且搭配一般的熱炒小菜,或是像蘿蔔乾等醃漬食物一起食用。 擂茶的工具主要是一只陶土燒成的擂缽和長度約兩尺之擂棍。擂缽的缽盆內面滿是溝紋,溝紋較粗者適合磨製顆粒較粗穀類、豆類,,溝紋較細而淺的才適合現今常見的擂茶配料,如芝麻、花生之類。至於擂棍則多以芭樂樹、油茶樹的枝幹裁製,有種說法是芭樂樹枝含有健胃整腸的有效成分,以其為擂棍可以在使用過程中將此成分加入到擂茶中。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05-09-10T13:12
具史料記載,在宋朝時即有擂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餚,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而且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之傳承。
現今在大陸福建省寧化縣,廣東省陸豐縣、陸河縣、揭陽縣,江西省,湖南省,及臺灣省新竹,桃園,台北,花蓮,台中縣東勢,高雄美濃...等地的客家莊仍然保留這種美味文化。
由其以新竹縣,湖口、竹東、北埔等地,於台灣光復時期,隨政府由大陸遷台的那群客家人更是到地的原味,當年雖然隨著戰亂及貧窮,但那群客家人從大陸來台時依然不忘每天必用之吃飯工具『擂缽』,至今仍有老一輩的仍寶貝著他的吃飯工具保存至今。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

肝臟不好,要吃那些食物?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05-09-07T00:00
肝臟不好,要吃那些食物?                

一般用來拜拜的香有什麼種類呢?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05-09-05T00:00
一般用來拜拜的香有什麼種類呢?這其中又有什麼不同呢?

請問進補有甚麼原則與禁忌?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05-09-02T00:00
請問進補有甚麼原則與禁忌?
請問進補有甚麼原則與禁忌?

誰可以給我『紫色禿馬勃』(一種菌類)的圖片和資料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05-09-01T00:00
最近我們學校的操場上長了一種蠻奇怪的大型白色菌類,而且老會變成紫黑色,於是我就去查了姑類圖鑑...找到的『紫色禿馬勃』很有可能就是那種...�� ...

該如何改善貧血?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05-08-24T00:00
常常椅子坐太久、蹲在地上太久起來就會頭暈,爬樓梯時腳也會發軟,聽大人說這是貧血的關係。
請問該如何改善貧血,才不會常發生這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