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科解內科、談中西醫臨床核心思路差異2 - 藥物,藥學討論

By Charlotte
at 2019-05-21T21:48
at 2019-05-21T21:48
Table of Contents
其實這篇的全名應該是
疾病診斷與臨床表現、傷科解內科、談中西醫臨床核心思路差異<二>
第一篇 則是本板 #1SL2OyEs 改寫,題目是
病名醫學、症候群醫學、與中西醫臨床核心思路差異<一>
此篇的起心動念在板友喜歡提到的一個概念,
好的傷科師傅能夠在處裡傷科的同時,治療內科疾病。
(有趣的是,這裡的內科疾病通常都是西醫診斷)
在進入正文前,我必須要重複在核心思路差異<一>中提到一個重要的延續觀念-
臨床上疾病的症狀表現與疾病本身的診斷與嚴重度連結並不絕對,
現實不適的改善與疾病病程的阻止甚至逆轉可以毫無關聯。
中醫其實明白這件事,但限於對「定義疾病(Disease)」的觀察手段缺乏,
許多臨床醫師僅能改以熟悉的症候群(Syndrome)表現差異去評估療效;
但不巧的是這些症候群,柴胡證、太陽病、陽明經病等,定義非常倚賴臨床者個人觀察,
能被同為臨床工作者重複驗證的比例,相對上沒有現代醫學的病名診斷來的高。
因此我在上篇曾經總結,現代醫學的命脈在於診斷,而中醫的命脈在於療效。
這句話的換句話說,是現代醫學看待疾病時,重點在於確立診斷,
診斷投與標準治療後的各種不同表現?並不是現代醫學著重的部分。
而中醫在看待症候群時,重點在於給藥之後患者的個人感受,
感受好了,那麼疾病的可能預後與相關併發症呢?並不是中醫著重的部分。
我講這段話可能很多人不會喜歡,但後面我會回來解釋這段話的用意。
※
接著我要講一件真實案例,可能在中醫界大家會稱為醫案
治療者與描述者是我的傷科長輩,同一人。
患者中年女性,臨診主訴胸悶吸不到氣,最近很常發生,問位置,摸左胸前。
西醫診斷為心絞痛。
對於這個病史身受現代醫學訓練者的我當然可以揪出很多該問沒問,
包含了症狀典型嗎?誘發因緩解因?有沒有用過藥?風險因子如何?
我問這些問題最主要的用意是-
-我想要知道這到底像不像患者所說的,症狀是因為心絞痛引發的。
行文至此大家有沒有驚覺一個不對的地方?
為什麼現代醫學診斷心絞痛(Disease)要問症候群(Syndrome)?
我們不做醫學討論,故直接引 wiki 吧。
「心絞痛又稱為狹心症,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一般是由冠狀動脈阻塞或痙攣所導致
心絞痛的感受程度與心肌缺氧的嚴重程度關連不大,也就是說,嚴重的疼痛不一定是
心臟病突發;而心臟病突發可能也不會有胸痛的現象。心肌缺乏血液供應時,患者會
感到胸前有壓迫感。一般人常用疼痛的大小評估心絞痛的嚴重度,然而疼痛和心肌缺
氧的程度並沒有直接相關。也就是說,嚴重的疼痛不一定是心臟病突發;
而心臟病突發可能也不會有胸痛的現象。」
是的,心絞痛,是個用症候群去診斷的疾病,並沒有對應的血液學檢驗,
我們不會因為診斷穩定心絞痛就直接給予進階的運動測試、藥物誘發測試、
電腦斷層核子醫學檢查甚至心導管檢查。
且這個患者的診斷是在那裡診斷的呢?是不是 over-diagnosis?
會不會其實誘發緩解因都對不起來?
我們並沒有在病史詢問很明白地去分析,
這其實非戰之罪,因為我家長輩臨床診務繁忙,
哪跟住院醫師一樣這麼多時間去問。
接著故事就很中醫醫案了,診斷胸椎旋轉錯位,硬傷科鐵板燒啪擦,胸悶吸不到氣
馬上緩解,接著連續回診治療數次,發作頻次大幅下降,最後治癒心絞痛,
傷科解內科,完成。
我絕對相信長輩的診斷與治療是真實的,患者也因此擺脫了症狀,
但留下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心絞痛被傷科治癒了。
在說明為什麼這是個嚴重問題之前,這件事情要我說,現代醫學的鍋比較大。
這件事的核心問題,是患者主訴可以被兩件事情解釋:胸椎旋轉錯位、或者心絞痛。
結構醫學並非現代醫師訓練當中的主流,因此現代醫師在下診斷的時候
會把這件事情放在腦中的比例可以說是很低。
因此診斷心絞痛的患者被確立診斷後現代醫學醫師並不會去想到
有沒有可能是胸椎的結構問題?
在脊醫學論述中,胸椎錯位可使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受壓而功能低下,
在副交感神經相對興奮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性收縮引起心絞痛發作。
我家長輩有受過脊醫學的訓練,知道這件事情,因此在聽到這樣的主訴時
去循頸胸椎關節是他的例行檢查,而發現病灶並處置後得到了好的結果。
但他並沒有繼續去追問該患者是否暴露在真正心絞痛--冠狀動脈疾病造成的風險之下。
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嗎?有好好控制嗎?有抽菸嗎?
有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嗎?該控制體重嗎?有叫他要好好運動嗎?
又,從此患者認為心絞痛的症狀可傷科解內科,是一個脊醫學範疇的結構問題,
因此遇到此類病友,並不是第一個推薦心臟科,而是中醫傷科。
但諸位皆知,頸胸椎疾病可以說是文明病了!
比例何其多,這些心絞痛患者,誰敢說裡面真的沒有動脈斑塊硬化的問題?
全部經過傷科調整了這麼多療程,我相信絕大多數都可以得到症狀的緩解,
但冠狀動脈斑塊恐怖的並不是症狀,而是血管阻塞的比例!
治療將症狀完全 mask 掉而忽略了後續風險因子的調整,對患者真的是好事嗎?
※
我們重新檢討這個故事吧。
現代醫學的命脈在診斷,但結構醫學的部分不是現代醫學訓練的主軸,
因此在診斷心絞痛後,給予的症狀治療藥物基本上會有一定的比例並不對症
(如此案例結構因素占比高的患者)。
中醫的命脈在療效,傷科解內科處理完畢,但並沒有對於心絞痛與其後冠狀動脈疾病
風險的認知,因此反而容易使患者偏離現代醫學對此疾病的保護效果,
忽略掉控制風險,對患者長期預後沒有幫助。
而若我們把這種傷科解內科醫案給推廣出去,
大家遇到疑似心絞痛的症狀通通來傷科解內科,會發生什麼事情?
可以預期的到,會有一個族群(結構因素占比高的患者)獲得直接利益,
而犧牲掉另外一個族群(心血管風險因子並不低的患者)。
那麼我們下個問題就很合理了,請問心血管風險因子不低的患者,占比高還是低呢?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體重控制不良、運動習慣不佳,占比高還是低呢?
※
這件所謂的醫案對患者的意義,與對醫師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醫師需要整合現有資訊、來提供給有認知落差的患者族群;
就算是摸象,他也要摸得比患者要更多更廣。
在「族群」「風險」與「患者需求」之間他必須要有一定的平衡認知。
這也是我在中醫板嘗試表達:醫者與患者對疾病與治療結果的連結是不一樣的;
「高手要能傷科解內科、某某疾病可以用傷科手段治療」這種話,
醫師與患者必須要站在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評估看待。
※
人類對疾病的認知是如此渺小而疾病是如此巨大,
每一個醫師看待疾病都如同面對一頭巨象。
老經驗的醫師可以利用模式經驗去縮短摸索時間、將巨象歸類到某一個族群去理解、
經驗淺的醫師則可以依靠流程圖去一個一個列入排除,同時建立起自己的模式經驗;
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的模式經驗是最佳化的。
如同上述故事所告訴我們的,中醫的模式經驗可以在被下定某一診斷之「後」
找到另外一個模型去解決巨象、但解決了巨象後,
現代醫學對於疾病認知以及後續的風險排除有更好的掌握度,
且依據大數法則,這種風險控制對整體人類而言是往健康的方向走的。
當然這是因為今天的例子是心血管疾病,但放到許多需要長期控制的慢性疾病來看,
這樣兩者特性仍然分別存在-
-中醫著重在症狀的處理而對於長期預後沒有足夠良好的觀察研究、
而現代醫學對於同疾病不同表現仍有繼續細緻化的很長一段路要走。
至於這為什麼跟大家所認知的「西醫治標、中醫治本」這個觀念完全不同呢?
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哪天有興致再談吧。
--
疾病診斷與臨床表現、傷科解內科、談中西醫臨床核心思路差異<二>
第一篇 則是本板 #1SL2OyEs 改寫,題目是
病名醫學、症候群醫學、與中西醫臨床核心思路差異<一>
此篇的起心動念在板友喜歡提到的一個概念,
好的傷科師傅能夠在處裡傷科的同時,治療內科疾病。
(有趣的是,這裡的內科疾病通常都是西醫診斷)
在進入正文前,我必須要重複在核心思路差異<一>中提到一個重要的延續觀念-
臨床上疾病的症狀表現與疾病本身的診斷與嚴重度連結並不絕對,
現實不適的改善與疾病病程的阻止甚至逆轉可以毫無關聯。
中醫其實明白這件事,但限於對「定義疾病(Disease)」的觀察手段缺乏,
許多臨床醫師僅能改以熟悉的症候群(Syndrome)表現差異去評估療效;
但不巧的是這些症候群,柴胡證、太陽病、陽明經病等,定義非常倚賴臨床者個人觀察,
能被同為臨床工作者重複驗證的比例,相對上沒有現代醫學的病名診斷來的高。
因此我在上篇曾經總結,現代醫學的命脈在於診斷,而中醫的命脈在於療效。
這句話的換句話說,是現代醫學看待疾病時,重點在於確立診斷,
診斷投與標準治療後的各種不同表現?並不是現代醫學著重的部分。
而中醫在看待症候群時,重點在於給藥之後患者的個人感受,
感受好了,那麼疾病的可能預後與相關併發症呢?並不是中醫著重的部分。
我講這段話可能很多人不會喜歡,但後面我會回來解釋這段話的用意。
※
接著我要講一件真實案例,可能在中醫界大家會稱為醫案
治療者與描述者是我的傷科長輩,同一人。
患者中年女性,臨診主訴胸悶吸不到氣,最近很常發生,問位置,摸左胸前。
西醫診斷為心絞痛。
對於這個病史身受現代醫學訓練者的我當然可以揪出很多該問沒問,
包含了症狀典型嗎?誘發因緩解因?有沒有用過藥?風險因子如何?
我問這些問題最主要的用意是-
-我想要知道這到底像不像患者所說的,症狀是因為心絞痛引發的。
行文至此大家有沒有驚覺一個不對的地方?
為什麼現代醫學診斷心絞痛(Disease)要問症候群(Syndrome)?
我們不做醫學討論,故直接引 wiki 吧。
「心絞痛又稱為狹心症,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一般是由冠狀動脈阻塞或痙攣所導致
心絞痛的感受程度與心肌缺氧的嚴重程度關連不大,也就是說,嚴重的疼痛不一定是
心臟病突發;而心臟病突發可能也不會有胸痛的現象。心肌缺乏血液供應時,患者會
感到胸前有壓迫感。一般人常用疼痛的大小評估心絞痛的嚴重度,然而疼痛和心肌缺
氧的程度並沒有直接相關。也就是說,嚴重的疼痛不一定是心臟病突發;
而心臟病突發可能也不會有胸痛的現象。」
是的,心絞痛,是個用症候群去診斷的疾病,並沒有對應的血液學檢驗,
我們不會因為診斷穩定心絞痛就直接給予進階的運動測試、藥物誘發測試、
電腦斷層核子醫學檢查甚至心導管檢查。
且這個患者的診斷是在那裡診斷的呢?是不是 over-diagnosis?
會不會其實誘發緩解因都對不起來?
我們並沒有在病史詢問很明白地去分析,
這其實非戰之罪,因為我家長輩臨床診務繁忙,
哪跟住院醫師一樣這麼多時間去問。
接著故事就很中醫醫案了,診斷胸椎旋轉錯位,硬傷科鐵板燒啪擦,胸悶吸不到氣
馬上緩解,接著連續回診治療數次,發作頻次大幅下降,最後治癒心絞痛,
傷科解內科,完成。
我絕對相信長輩的診斷與治療是真實的,患者也因此擺脫了症狀,
但留下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心絞痛被傷科治癒了。
在說明為什麼這是個嚴重問題之前,這件事情要我說,現代醫學的鍋比較大。
這件事的核心問題,是患者主訴可以被兩件事情解釋:胸椎旋轉錯位、或者心絞痛。
結構醫學並非現代醫師訓練當中的主流,因此現代醫師在下診斷的時候
會把這件事情放在腦中的比例可以說是很低。
因此診斷心絞痛的患者被確立診斷後現代醫學醫師並不會去想到
有沒有可能是胸椎的結構問題?
在脊醫學論述中,胸椎錯位可使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受壓而功能低下,
在副交感神經相對興奮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性收縮引起心絞痛發作。
我家長輩有受過脊醫學的訓練,知道這件事情,因此在聽到這樣的主訴時
去循頸胸椎關節是他的例行檢查,而發現病灶並處置後得到了好的結果。
但他並沒有繼續去追問該患者是否暴露在真正心絞痛--冠狀動脈疾病造成的風險之下。
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嗎?有好好控制嗎?有抽菸嗎?
有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嗎?該控制體重嗎?有叫他要好好運動嗎?
又,從此患者認為心絞痛的症狀可傷科解內科,是一個脊醫學範疇的結構問題,
因此遇到此類病友,並不是第一個推薦心臟科,而是中醫傷科。
但諸位皆知,頸胸椎疾病可以說是文明病了!
比例何其多,這些心絞痛患者,誰敢說裡面真的沒有動脈斑塊硬化的問題?
全部經過傷科調整了這麼多療程,我相信絕大多數都可以得到症狀的緩解,
但冠狀動脈斑塊恐怖的並不是症狀,而是血管阻塞的比例!
治療將症狀完全 mask 掉而忽略了後續風險因子的調整,對患者真的是好事嗎?
※
我們重新檢討這個故事吧。
現代醫學的命脈在診斷,但結構醫學的部分不是現代醫學訓練的主軸,
因此在診斷心絞痛後,給予的症狀治療藥物基本上會有一定的比例並不對症
(如此案例結構因素占比高的患者)。
中醫的命脈在療效,傷科解內科處理完畢,但並沒有對於心絞痛與其後冠狀動脈疾病
風險的認知,因此反而容易使患者偏離現代醫學對此疾病的保護效果,
忽略掉控制風險,對患者長期預後沒有幫助。
而若我們把這種傷科解內科醫案給推廣出去,
大家遇到疑似心絞痛的症狀通通來傷科解內科,會發生什麼事情?
可以預期的到,會有一個族群(結構因素占比高的患者)獲得直接利益,
而犧牲掉另外一個族群(心血管風險因子並不低的患者)。
那麼我們下個問題就很合理了,請問心血管風險因子不低的患者,占比高還是低呢?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體重控制不良、運動習慣不佳,占比高還是低呢?
※
這件所謂的醫案對患者的意義,與對醫師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醫師需要整合現有資訊、來提供給有認知落差的患者族群;
就算是摸象,他也要摸得比患者要更多更廣。
在「族群」「風險」與「患者需求」之間他必須要有一定的平衡認知。
這也是我在中醫板嘗試表達:醫者與患者對疾病與治療結果的連結是不一樣的;
「高手要能傷科解內科、某某疾病可以用傷科手段治療」這種話,
醫師與患者必須要站在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評估看待。
※
人類對疾病的認知是如此渺小而疾病是如此巨大,
每一個醫師看待疾病都如同面對一頭巨象。
老經驗的醫師可以利用模式經驗去縮短摸索時間、將巨象歸類到某一個族群去理解、
經驗淺的醫師則可以依靠流程圖去一個一個列入排除,同時建立起自己的模式經驗;
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的模式經驗是最佳化的。
如同上述故事所告訴我們的,中醫的模式經驗可以在被下定某一診斷之「後」
找到另外一個模型去解決巨象、但解決了巨象後,
現代醫學對於疾病認知以及後續的風險排除有更好的掌握度,
且依據大數法則,這種風險控制對整體人類而言是往健康的方向走的。
當然這是因為今天的例子是心血管疾病,但放到許多需要長期控制的慢性疾病來看,
這樣兩者特性仍然分別存在-
-中醫著重在症狀的處理而對於長期預後沒有足夠良好的觀察研究、
而現代醫學對於同疾病不同表現仍有繼續細緻化的很長一段路要走。
至於這為什麼跟大家所認知的「西醫治標、中醫治本」這個觀念完全不同呢?
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哪天有興致再談吧。
--
Tags:
藥品
All Comments

By Elma
at 2019-05-22T21:28
at 2019-05-22T21:28

By Kumar
at 2019-05-23T21:09
at 2019-05-23T21:09

By Regina
at 2019-05-24T20:50
at 2019-05-24T20:50

By Joe
at 2019-05-25T20:31
at 2019-05-25T20:31

By Emma
at 2019-05-26T20:12
at 2019-05-26T20:12

By Odelette
at 2019-05-27T19:53
at 2019-05-27T19:53

By Tracy
at 2019-05-28T19:34
at 2019-05-28T19:34

By Emma
at 2019-05-29T19:15
at 2019-05-29T19:15

By Gilbert
at 2019-05-30T18:56
at 2019-05-30T18:56

By Ivy
at 2019-05-31T18:37
at 2019-05-31T18:37

By Kama
at 2019-06-01T18:18
at 2019-06-01T18:18

By Linda
at 2019-06-02T17:59
at 2019-06-02T17:59

By Sierra Rose
at 2019-06-03T17:40
at 2019-06-03T17:40

By Sandy
at 2019-06-04T17:21
at 2019-06-04T17:21

By Edith
at 2019-06-05T17:02
at 2019-06-05T17:02

By Vanessa
at 2019-06-06T16:43
at 2019-06-06T16:43

By Caroline
at 2019-06-07T16:24
at 2019-06-07T16:24

By Ina
at 2019-06-08T16:05
at 2019-06-08T16:05

By Anonymous
at 2019-06-09T15:46
at 2019-06-09T15:46

By Lauren
at 2019-06-10T15:27
at 2019-06-10T15:27

By Heather
at 2019-06-11T15:07
at 2019-06-11T15:07

By Agnes
at 2019-06-12T14:48
at 2019-06-12T14:48

By Catherine
at 2019-06-13T14:29
at 2019-06-13T14:29

By Adele
at 2019-06-14T14:10
at 2019-06-14T14:10

By Charlotte
at 2019-06-15T13:51
at 2019-06-15T13:51

By Barb Cronin
at 2019-06-16T13:32
at 2019-06-16T13:32

By Heather
at 2019-06-17T13:13
at 2019-06-17T13:13

By David
at 2019-06-18T12:54
at 2019-06-18T12:54

By Ivy
at 2019-06-19T12:35
at 2019-06-19T12:35

By Andrew
at 2019-06-20T12:16
at 2019-06-20T12:16

By Hamiltion
at 2019-06-21T11:57
at 2019-06-21T11:57

By Audriana
at 2019-06-22T11:38
at 2019-06-22T11:38

By Wallis
at 2019-06-23T11:19
at 2019-06-23T11:19

By Hedwig
at 2019-06-24T11:00
at 2019-06-24T11:00

By Olive
at 2019-06-25T10:41
at 2019-06-25T10:41

By Bethany
at 2019-06-26T10:22
at 2019-06-26T10:22

By Daph Bay
at 2019-06-27T10:03
at 2019-06-27T10:03

By Frederica
at 2019-06-28T09:44
at 2019-06-28T09:44

By Victoria
at 2019-06-29T09:25
at 2019-06-29T09:25

By Quintina
at 2019-06-30T09:06
at 2019-06-30T09:06

By Mason
at 2019-07-01T08:46
at 2019-07-01T08:46

By Ida
at 2019-07-02T08:27
at 2019-07-02T08:27

By Ida
at 2019-07-03T08:08
at 2019-07-03T08:08

By Mason
at 2019-07-04T07:49
at 2019-07-04T07:49

By Isabella
at 2019-07-05T07:30
at 2019-07-05T07:30

By Hedy
at 2019-07-06T07:11
at 2019-07-06T07:11

By Caroline
at 2019-07-07T06:52
at 2019-07-07T06:52

By Hazel
at 2019-07-08T06:33
at 2019-07-08T06:33

By Sierra Rose
at 2019-07-09T06:14
at 2019-07-09T06:14

By Franklin
at 2019-07-10T05:55
at 2019-07-10T05:55

By Emily
at 2019-07-11T05:36
at 2019-07-11T05:36

By Kristin
at 2019-07-12T05:17
at 2019-07-12T05:17

By Agatha
at 2019-07-13T04:58
at 2019-07-13T04:58

By Bennie
at 2019-07-14T04:39
at 2019-07-14T04:39

By Faithe
at 2019-07-15T04:20
at 2019-07-15T04:20

By Daph Bay
at 2019-07-16T04:01
at 2019-07-16T04:01

By Kristin
at 2019-07-17T03:42
at 2019-07-17T03:42

By Regina
at 2019-07-18T03:23
at 2019-07-18T03:23

By Oliver
at 2019-07-19T03:04
at 2019-07-19T03:04

By Lydia
at 2019-07-20T02:45
at 2019-07-20T02:45

By Heather
at 2019-07-21T02:25
at 2019-07-21T02:25

By David
at 2019-07-22T02:06
at 2019-07-22T02:06

By Iris
at 2019-07-23T01:47
at 2019-07-23T01:47

By Zanna
at 2019-07-24T01:28
at 2019-07-24T01:28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7-25T01:09
at 2019-07-25T01:09

By Anthony
at 2019-07-26T00:50
at 2019-07-26T00:50

By Hedwig
at 2019-07-27T00:31
at 2019-07-27T00:31

By Rosalind
at 2019-07-28T00:12
at 2019-07-28T00:12

By Madame
at 2019-07-28T23:53
at 2019-07-28T23:53

By Hedwig
at 2019-07-29T23:34
at 2019-07-29T23:34

By Charlotte
at 2019-07-30T23:15
at 2019-07-30T23:15

By Jack
at 2019-07-31T22:56
at 2019-07-31T22:56

By Liam
at 2019-08-01T22:37
at 2019-08-01T22:37

By Agatha
at 2019-08-02T22:18
at 2019-08-02T22:18

By Jessica
at 2019-08-03T21:59
at 2019-08-03T21:59

By Audriana
at 2019-08-04T21:40
at 2019-08-04T21:40

By Quintina
at 2019-08-05T21:21
at 2019-08-05T21:21

By Una
at 2019-08-06T21:02
at 2019-08-06T21:02

By Charlie
at 2019-08-07T20:43
at 2019-08-07T20:43

By Enid
at 2019-08-08T20:24
at 2019-08-08T20:24

By Mary
at 2019-08-09T20:04
at 2019-08-09T20:04

By Lily
at 2019-08-10T19:45
at 2019-08-10T19:45

By Olive
at 2019-08-11T19:26
at 2019-08-11T19:26

By Franklin
at 2019-08-12T19:07
at 2019-08-12T19:07

By Belly
at 2019-08-13T18:48
at 2019-08-13T18:48

By Frederic
at 2019-08-14T18:29
at 2019-08-14T18:29

By Dorothy
at 2019-08-15T18:10
at 2019-08-15T18:10

By Hedwig
at 2019-08-16T17:51
at 2019-08-16T17:51

By Emily
at 2019-08-17T17:32
at 2019-08-17T17:32

By Bennie
at 2019-08-18T17:13
at 2019-08-18T17:13

By Noah
at 2019-08-19T16:54
at 2019-08-19T16:54

By Sarah
at 2019-08-20T16:35
at 2019-08-20T16:35

By Dora
at 2019-08-21T16:16
at 2019-08-21T16:16

By Kama
at 2019-08-22T15:57
at 2019-08-22T15:57

By Oscar
at 2019-08-23T15:38
at 2019-08-23T15:38

By Kyle
at 2019-08-24T15:19
at 2019-08-24T15:19

By Michael
at 2019-08-25T15:00
at 2019-08-25T15:00

By Catherine
at 2019-08-26T14:41
at 2019-08-26T14:41

By Dora
at 2019-08-27T14:22
at 2019-08-27T14:22

By Ina
at 2019-08-28T14:03
at 2019-08-28T14:03

By Emma
at 2019-08-29T13:43
at 2019-08-29T13:43

By Joseph
at 2019-08-30T13:24
at 2019-08-30T13:24

By Caitlin
at 2019-08-31T13:05
at 2019-08-31T13:05

By Mia
at 2019-09-01T12:46
at 2019-09-01T12:46

By Sarah
at 2019-09-02T12:27
at 2019-09-02T12:27

By Elizabeth
at 2019-09-03T12:08
at 2019-09-03T12:08

By Agnes
at 2019-09-04T11:49
at 2019-09-04T11:49

By Joseph
at 2019-09-05T11:30
at 2019-09-05T11:30

By Agnes
at 2019-09-06T11:11
at 2019-09-06T11:11

By Xanthe
at 2019-09-07T10:52
at 2019-09-07T10:52

By Hedwig
at 2019-09-08T10:33
at 2019-09-08T10:33

By Leila
at 2019-09-09T10:14
at 2019-09-09T10:14

By Agnes
at 2019-09-10T09:55
at 2019-09-10T09:55

By Oscar
at 2019-09-11T09:36
at 2019-09-11T09:36

By Isabella
at 2019-09-12T09:17
at 2019-09-12T09:17

By Dinah
at 2019-09-13T08:58
at 2019-09-13T08:58

By Odelette
at 2019-09-14T08:39
at 2019-09-14T08:39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09-15T08:20
at 2019-09-15T08:20

By Charlie
at 2019-09-16T08:01
at 2019-09-16T08:01

By Callum
at 2019-09-17T07:42
at 2019-09-17T07:42

By Isla
at 2019-09-18T07:22
at 2019-09-18T07:22

By Caitlin
at 2019-09-19T07:03
at 2019-09-19T07:03

By Eden
at 2019-09-20T06:44
at 2019-09-20T06:44

By Isla
at 2019-09-21T06:25
at 2019-09-21T06:25

By Yedda
at 2019-09-22T06:06
at 2019-09-22T06:06

By Aaliyah
at 2019-09-23T05:47
at 2019-09-23T05:47

By Hedy
at 2019-09-24T05:28
at 2019-09-24T05:28

By Yedda
at 2019-09-25T05:09
at 2019-09-25T05:09

By Ingrid
at 2019-09-26T04:50
at 2019-09-26T04:50

By Harry
at 2019-09-27T04:31
at 2019-09-27T04:31

By Irma
at 2019-09-28T04:12
at 2019-09-28T04:12

By Charlotte
at 2019-09-29T03:53
at 2019-09-29T03:53

By Elizabeth
at 2019-09-30T03:34
at 2019-09-30T03:34

By Kristin
at 2019-10-01T03:15
at 2019-10-01T03:15

By Gilbert
at 2019-10-02T02:56
at 2019-10-02T02:56

By Xanthe
at 2019-10-03T02:37
at 2019-10-03T02:37

By Kumar
at 2019-10-04T02:18
at 2019-10-04T02:18

By Faithe
at 2019-10-05T01:59
at 2019-10-05T01:59

By Joe
at 2019-10-06T01:40
at 2019-10-06T01:40

By Hedda
at 2019-10-07T01:21
at 2019-10-07T01:21

By Elma
at 2019-10-08T01:01
at 2019-10-08T01:01

By Wallis
at 2019-10-09T00:42
at 2019-10-09T00:42

By Jessica
at 2019-10-10T00:23
at 2019-10-10T00:23

By Edwina
at 2019-10-11T00:04
at 2019-10-11T00:04

By Sarah
at 2019-10-11T23:45
at 2019-10-11T23:45

By Anonymous
at 2019-10-12T23:26
at 2019-10-12T23:26

By Erin
at 2019-10-13T23:07
at 2019-10-13T23:07

By Lucy
at 2019-10-14T22:48
at 2019-10-14T22:48

By Olivia
at 2019-10-15T22:29
at 2019-10-15T22:29

By Hedwig
at 2019-10-16T22:10
at 2019-10-16T22:10

By Hedwig
at 2019-10-17T21:51
at 2019-10-17T21:51

By Elvira
at 2019-10-18T21:32
at 2019-10-18T21:32

By Liam
at 2019-10-19T21:13
at 2019-10-19T21:13
Related Posts
不容易入睡困擾的藥方及療程

By Anonymous
at 2019-05-21T18:14
at 2019-05-21T18:14
不同中醫師間建議互相矛盾,該相信誰?

By Oscar
at 2019-05-21T14:37
at 2019-05-21T14:37
被小黑蚊咬到的症狀?

By Jake
at 2019-05-21T13:52
at 2019-05-21T13:52
但是被小黑蚊叮到,幾乎都是突然皮� ...
不同中醫師間建議互相矛盾,該相信誰?

By Iris
at 2019-05-21T13:04
at 2019-05-21T13:04
有人可推薦顧氣管的保健食品嗎?

By Erin
at 2019-05-21T12:55
at 2019-05-21T12:55
臉上長滿了痘痘就算了
還總是聽到他在咳
帶去看醫生 醫生也只說他氣管不好
所以常常會有這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