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 藥物,藥學討論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03-06-05T11:34

Table of Contents

05-0 素問 第5篇 陰陽應象大論

05-1 黃帝曰 陰陽者 天地之道也 萬物之綱紀 變化之父母 生殺之本始 神明之
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05-2 故積陽為天 積陰為地 陰靜陽躁 陽生陰長 陽殺陰藏 陽化氣 陰成形

05-3 寒極生熱 熱極生寒

05-4 寒氣生濁 熱氣生清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濁氣在上則生籑脹 此陰陽反作 病
之逆從也

05-5 故清陽為天 濁陰為地 地氣上為雲 天氣下為雨 雨出地氣 雲出天氣 故清
陽出上竅 濁陰出下竅 清陽發腠理 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肢 濁陰歸六腑

05-6 水為陰 火為陽

05-7 陽為氣 陰為味 味歸形 形歸氣 氣歸精 精歸化 精食氣 形食味 化生精
氣生形 味傷形 氣傷精 精化為氣 氣傷于味

05-8 陰味出下竅 陽氣出上竅 味厚者為陰 薄為陰之陽 氣厚者為陽 薄為陽之陰
味厚則泄 薄則通 氣薄則發泄 厚則發熱

05-9 壯火之氣衰 少火之氣壯 壯火食氣 氣食少火 壯火散氣 少火生氣

05-10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 酸苦涌泄為陰

05-11 陰勝則陽病 陽勝則陰病 陽勝則熱 陰勝則寒

05-12 重寒則熱 重熱則寒

05-13 寒傷形 熱傷氣 氣傷痛 形傷腫 故先痛而後腫者 氣傷形也 先腫而後痛者
形傷氣也

05-14 風勝則動 熱勝則腫 燥勝則乾 寒勝則浮 濕勝則濡瀉

05-15 天有四時五行 以生長收藏 以生寒暑燥濕風 人有五臟化五氣 以生喜怒悲憂
恐 故喜怒傷氣 寒暑傷形 暴怒傷陰 暴喜傷陽

05-16 厥氣上行 滿脈去形

05-17 喜怒不節 寒暑過度 生乃不固

05-18 故重陰必陽 重陽必陰

05-19 故曰 冬傷于寒 春必溫病 春傷于風 夏生飧泄 夏傷于暑 秋必痎瘧 秋傷
于濕 冬生欬嗽

05-20 帝曰 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 列別臟腑 端絡經脈 會通六合各從其經 氣穴
所發各有處名 谿谷屬骨皆有所起 分部逆從各有條理 四時陰陽盡有經紀 外
內之應皆有表裡 其信然乎

05-21 岐伯對曰 東方生風 風生木 木生酸 酸生肝 肝生筋 筋生心 肝主目 其
在天為玄 在人為道 在地為化 化生五味 道生智 玄生神

05-22 神在天為風 在地為木 在體為筋 在臟為肝 在色為蒼 在音為角 在聲為呼
在變動為握 在竅為目 在味為酸 在志為怒

05-23 怒傷肝 悲勝怒 風傷筋 燥勝風 酸傷筋 辛勝酸

05-24 南方生熱 熱生火 火生苦 苦生心 心生血 血生脾 心主舌

05-25 其在天為熱 在地為火 在體為脈 在臟為心 在色為赤 在音為徵 在聲為笑
在變動為憂 在竅為舌 在味為苦 在志為喜

05-26 喜傷心 恐勝喜 熱傷氣 寒勝熱 苦傷氣 鹹勝苦

05-27 中央生濕 濕生土 土生甘 甘生脾 脾生肉 肉生肺 脾主口

05-28 其在天為濕 在地為土 在體為肉 在臟為脾 在色為黃 在音為宮 在聲為歌
在變動為噦 在竅為口 在味為甘 在志為思

05-29 思傷脾 怒勝思 濕傷肉 風勝濕 甘傷肉 酸勝甘

05-30 西方生燥 燥生金 金生辛 辛生肺 肺生皮毛 皮毛生腎 肺主鼻

05-31 其在天為燥 在地為金 在體為皮毛 在臟為肺 在色為白 在音為商 在聲為
哭 在變動為欬 在竅為鼻 在味為辛 在志為憂

05-32 憂傷肺 喜勝憂 熱傷皮毛 寒勝熱 辛傷皮毛 苦勝辛

05-33 北方生寒 寒生水 水生鹹 鹹生腎 腎生骨髓 髓生肝 腎主耳

05-34 其在天為寒 在地為水 在體為骨 在臟為腎 在色為黑 在音為羽 在聲為呻
在變動為慄 在竅為耳 在味為鹹 在志為恐

05-35 恐傷腎 思勝恐 寒傷血 燥勝寒 鹹傷血 甘勝鹹

05-36 故曰 天地者 萬物之上下也 陰陽者 血氣之男女也 左右者 陰陽之道路也
水火者 陰陽之徵兆也 陰陽者 萬物之能始也

05-37 故曰 陰在內 陽之守也 陽在外 陰之使也

05-38 帝曰 法陰陽 奈何

05-39 岐伯曰 陽勝則身熱 腠理閉 喘粗為之俛仰 汗不出而熱 齒乾以煩冤 腹滿
死 能冬不能夏 陰勝則身寒 汗出身常清 數慄而寒 寒則厥 厥則腹滿死
能夏不能冬 此陰陽更勝之變 病之形能也

05-40 帝曰 調此二者 奈何

05-41 岐伯曰 能知七損八益 則二者可調 不知用此 則早衰之節也

05-42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 起居衰矣 年五十體重 耳目不聰明矣 年六十陰痿 氣
大衰 九竅不利 下虛上實 涕泣俱出矣

05-43 故曰 知之則強 不知則老 故同出而名異耳 智者察同 愚者察異 愚者不足
智者有餘 有餘則耳目聰明 身體輕強 老者復壯 壯者益治

05-44 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 樂恬憺之能 從欲快志于虛無之守 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
此聖人之治身也

05-45 天不足西北 故西北方陰也 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 地不滿東南 故東南方陽
也 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

05-46 帝曰 何以然

05-47 岐伯曰 東方陽也 陽者其精并于上 并于上則上明而下虛 故使耳目聰明而手
足不便也 西方陰也 陰者 其精并于下 并于下則下盛而上虛 故其耳目不聰
明而手足便也

05-48 故俱感于邪 其在上則右甚 在下則左甚 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 故邪居之

05-49 故天有精 地有形 天有八紀 地有五理 故能為萬物之父母

05-50 清陽上天 濁陰歸地 是故天地之動靜 神明為之綱紀 故能以生長收藏 終而
復始

05-51 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 下象地以養足 中傍人事以養五臟

05-52 天氣通于肺 地氣通于嗌 風氣通于肝 雷氣通于心 穀氣通于脾 雨氣通于腎
六經為川 腸胃為海 九竅為水注之氣

05-53 以天地為之陰陽 陽之汗 以天地之雨名之 陽之氣 以天地之疾風名之 暴氣
象雷 逆氣象陽

05-54 故治不法天之紀 不用地之理 則災害至矣 故邪風之至 疾如風雨

05-55 故善治者治皮毛 其次治肌膚 其次治筋脈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臟 治五臟
者半死半生也

05-56 故天之邪氣 感則害人五臟 水穀之寒熱 感則害于六腑 地之濕氣 感則害皮
肉筋脈

05-57 故善用針者 從陰引陽 從陽引陰 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 以我知彼 以表知裡
以觀過與不及之理 見微得過 用之不殆

05-58 善診者 察色按脈 先別陰陽 審清濁而知部分 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 觀權
衡規矩而知病所主 按尺寸觀浮沉滑濇而知病所生 以治無過 以診則不失矣

05-59 故曰 病之始起也 可刺而已 其盛可待衰而已 故因其輕而揚之 因其重而減
之 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 溫之以氣 精不足者 補之以味

05-60 其高者 因而越之 其下者 引而竭之 中滿者 瀉之于內 其有邪者 漬形以
為汗 其在皮者 汗而發之 其慓悍者 按而收之 其實者 散而瀉之

05-61 審其陰陽 以別柔剛 陽病治陰 陰病治陽 定其血氣 各守其鄉 血實宜決之
氣虛宜掣引之

--
比黑闇更漆黑的東西啊 比夜晚更深沉的東西啊
渴盼飄流於混沌之海 金色的黑闇之王啊
我對黑暗發誓 我在此請求你
請賜給我強大的魔力 將阻擋在我面前,
所有愚不可及的生物 消除殆盡
重破斬~

--
Tags: 藥品

All Comments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03-06-05T11:27
03-0 素問 第3篇 生氣通天論 03-1 黃帝曰 夫自古通天者 生之本 本于陰陽 天地之間 六合之內 其氣九州九 竅 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其生五 其氣三 數犯此者 則邪氣傷人 此壽命 之本也 03-2 蒼天之氣清淨則 ...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03-06-05T11:25
02-0 素問 第2篇 四氣調神大論 02-1 春三月 此謂發陳 天地俱生 萬物以榮 夜臥早起 廣步于庭 被髮緩形 以 使志生 生而勿殺 予而勿奪 賞而勿罰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逆之則傷肝 夏為寒變 奉長者少 02-2 ...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03-06-05T11:23
01-0 素問 第1篇 上古天真論 01-1 昔在 黃帝生而神靈 弱而能言 幼而徇齊 長而敦敏 成而登天 01-2 迺問于天師曰 余聞上古之人 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 作皆衰者 時世異耶 人將失之耶 01-3 岐伯 ...

蘭江賦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03-06-05T11:12
這是學針灸的人必背的歌訣,是明代醫家楊繼洲所寫, 針灸大成裡面最經典的一首,清代之後針灸上的突破就少, 所以針灸大成是真的集大成了!! 蘭江賦 楊繼洲 擔截之中數幾何.有擔有截起沉痾. 我今詠此蘭江賦.何用三車五幅歌. 先將此法為定律.流注之中分次第. 胸中之病內關擔.臍下公孫用法截 ...

Re: 想請問一下~~~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03-06-05T00:37
※ 引述《asdffdsa (我的腳快消腫啦~~~andgt; andlt;)》之銘言: : 恭喜開板~~~ : 恩 想請問一下 : 關於中醫對於扭傷的療法 : 聽人說對於腳扭傷不可用推拿的方式 : 那一般中醫會用哪種方式治療呢 : 療效如何呢 : 謝謝~~~^^ http://doctor.icar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