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泡茶的問題 - 藥物,藥學討論
By Freda
at 2011-04-15T14:17
at 2011-04-15T14:1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tony1986 (天才蘇)》之銘言:
: 藉機提問,枸杞子跟枸杞應該是一樣的吧?
: 藥性大部分都寫微苦寒,某些寫甘平,少數寫微溫
: 順便請問先進大大們,當各代本草衝突時,這時候怎麼看藥性?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末學很久,直到近幾年才有了些想法。
藥性這個東西,因為每位醫家的習慣、認知,以及產地、炮製…不同,
對於藥物性味歸經的認識不同,所以有了許許多多的版本。
例如,以芍藥為例:
《本經》:「味苦,平。」
《吳普本草》:「神農:苦。桐君:甘,無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名醫別錄》:「味酸、微寒,有小毒。」
《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性寒,味酸,氣厚味薄,升而微降,陽中陰也。」
李東垣:「酸,平,有小毒,可升可降,陰也。」(引自《綱目》)
《湯液本草》:「氣微寒,味酸而苦,氣薄味厚,陰也,降也。陰中之陽。有小毒。」
《本草正》:「味微苦、微甘、略酸,性頗寒。氣薄於味,斂降多而升散少,陰也。
生者更涼,酒炒微平。」
《藥品化義》:「味微苦略酸,性生寒炒涼。」
《本草蒙筌》:「味苦、酸,氣平、微寒。氣薄味厚,可升可降,陰中之陽。」
《景岳全書》:「味微苦微甘略酸,性頗寒。」
有苦、有甘、有酸,倒底何人正確?
再來,歸經亦是如此…
《本草備要》:「入肝脾血分,為手足太陰行經藥。」
《本草疏經》:「手足太陰行經藥,入肝、脾血分。」
《湯液本草》:「入手、足太陰經。」
《品匯精要》:「行手太陰、足太陰。」
有手太陰、足太陰,又有肝脾血分,這也非常混亂…
於是只好回歸基本面,把對於熱溫平涼寒以及酸苦甘辛鹹的認識拿出來……
《素問.藏氣法時論》:「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
《本草備要.藥性總義》:「酸者,能濇、能收…苦者,能瀉、能燥、能堅…
酸苦涌泄為陰…氣薄味厚者,沉而降…」
因此,便可以推演出該藥物的屬性。
另外,就是要把說這句話的人,對於使用這一味藥物是否與他的認知相同?
使用此藥時是否與他的說法符合?
如此,便可以知道該取捨何處了。
於是,芍藥的認識應該如此…
→酸收:收陰氣、斂逆氣
→苦瀉:瀉火、泄邪氣
→性寒:瀉火退熱
就這樣,白芍偏向養血和營,赤芍偏向散結祛瘀,
所以,白芍應該是苦酸性涼,赤芍就苦而微寒。
同理可證:來看看枸杞
《神農本草經》:「味苦,寒。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
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一名杞根,一名地骨,
一名枸忌,一名地輔。生平澤。」
這個時期,枸杞這味藥就把子、根一起來看,
所以味性、功效都有枸杞子與地骨皮的影子在。
我們知道,枸杞子現在多用在補養劑,而地骨皮用在清虛熱,
於是乎,地骨皮就有了寒性。
而枸杞子呢?
《名醫別錄》:「根大寒,子微寒,無毒。主治風濕,下胸肋氣,客熱頭痛,
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久服耐寒暑。」
《本草衍義》:「今人多用其子,直爲補腎藥,是曾未考究《經》意。
當更量其虛實冷熱用之。」
《本草蒙筌》:「味甘、苦,氣微寒。無毒。」
《藥鑒》:「氣微寒,味甘苦,無毒。」
《藥性解》:「枸杞子,味苦甘,性微寒,無毒,入肝、腎二經。」
第一個把枸杞子當成性溫的就是鼎鼎大名的張景岳了。
《景岳全書.本草正》:「味甘微辛,氣溫,可升可降。味重而純,故能補陰;
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
助陽而能使陽旺。」
但是來看景岳對枸杞子的認識……
論用藥佐使:「氣血虛弱者,宜溫補而通之,如參,耆,歸,朮,
熟地,枸杞,牛膝之屬是也。」
論治共七條:「氣脫證也,宜參,耆,歸,朮,地黃,枸杞,大補元煎之屬」
論治火共五條:「熟地黃,當歸,枸杞,山茱萸,滋心腎不交陰分無根之火。」
當然還有很多句話,都是指說枸杞子是屬溫藥。
但很有趣的,其中有一句話很奇怪…
述古治共七條:「此當以潤劑,如麥門冬,地黃,枸杞之屬滋其陰,
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
什麼?枸杞子可滋陰?
這話是沒錯,但滋陰藥如沙參、天門冬、麥門冬、石斛、玉竹、百合、龜板、鱉甲…
要不性寒,要不就性涼,反正就是要屬於「陰」才歸為補陰。
那為什麼景岳要說枸杞子性溫呢?
然而,景岳使用枸杞子最有名的方有兩個,就是大補元煎與左歸飲。
來看組成好了…
大補元煎:人參、山藥、熟地、杜仲、當歸、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
左歸飲:熟地黃、枸杞子、山藥、甘草、茯苓、山茱萸
很明顯地,左歸飲中的藥物是有溫有寒,而大補元煎大多為溫藥。
但我們知道景岳在《新方八略引》中說過:「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
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
所以,單純的補陽藥是沒辨法直接生出真陽的,補陰藥亦是如此。
當然,景岳總不會打自己巴掌吧,所以在《本草正》裡就說了:
「味重而純,故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
助陽而能使陽旺。」
以這個特性,應該是屬於平性,是溫是涼,就要看與它同用的藥物屬性囉~~
小小心得與大家分享,也歡迎各位前輩們討論指教!
ps 說實在的,已經有好一段時間在西醫的環境裡打轉,腦子已不如去年此時了>"<
--
花落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φ燕
http://www.wretch.cc/blog/jaecolin
--
: 藉機提問,枸杞子跟枸杞應該是一樣的吧?
: 藥性大部分都寫微苦寒,某些寫甘平,少數寫微溫
: 順便請問先進大大們,當各代本草衝突時,這時候怎麼看藥性?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末學很久,直到近幾年才有了些想法。
藥性這個東西,因為每位醫家的習慣、認知,以及產地、炮製…不同,
對於藥物性味歸經的認識不同,所以有了許許多多的版本。
例如,以芍藥為例:
《本經》:「味苦,平。」
《吳普本草》:「神農:苦。桐君:甘,無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名醫別錄》:「味酸、微寒,有小毒。」
《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性寒,味酸,氣厚味薄,升而微降,陽中陰也。」
李東垣:「酸,平,有小毒,可升可降,陰也。」(引自《綱目》)
《湯液本草》:「氣微寒,味酸而苦,氣薄味厚,陰也,降也。陰中之陽。有小毒。」
《本草正》:「味微苦、微甘、略酸,性頗寒。氣薄於味,斂降多而升散少,陰也。
生者更涼,酒炒微平。」
《藥品化義》:「味微苦略酸,性生寒炒涼。」
《本草蒙筌》:「味苦、酸,氣平、微寒。氣薄味厚,可升可降,陰中之陽。」
《景岳全書》:「味微苦微甘略酸,性頗寒。」
有苦、有甘、有酸,倒底何人正確?
再來,歸經亦是如此…
《本草備要》:「入肝脾血分,為手足太陰行經藥。」
《本草疏經》:「手足太陰行經藥,入肝、脾血分。」
《湯液本草》:「入手、足太陰經。」
《品匯精要》:「行手太陰、足太陰。」
有手太陰、足太陰,又有肝脾血分,這也非常混亂…
於是只好回歸基本面,把對於熱溫平涼寒以及酸苦甘辛鹹的認識拿出來……
《素問.藏氣法時論》:「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
《本草備要.藥性總義》:「酸者,能濇、能收…苦者,能瀉、能燥、能堅…
酸苦涌泄為陰…氣薄味厚者,沉而降…」
因此,便可以推演出該藥物的屬性。
另外,就是要把說這句話的人,對於使用這一味藥物是否與他的認知相同?
使用此藥時是否與他的說法符合?
如此,便可以知道該取捨何處了。
於是,芍藥的認識應該如此…
→酸收:收陰氣、斂逆氣
→苦瀉:瀉火、泄邪氣
→性寒:瀉火退熱
就這樣,白芍偏向養血和營,赤芍偏向散結祛瘀,
所以,白芍應該是苦酸性涼,赤芍就苦而微寒。
同理可證:來看看枸杞
《神農本草經》:「味苦,寒。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
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一名杞根,一名地骨,
一名枸忌,一名地輔。生平澤。」
這個時期,枸杞這味藥就把子、根一起來看,
所以味性、功效都有枸杞子與地骨皮的影子在。
我們知道,枸杞子現在多用在補養劑,而地骨皮用在清虛熱,
於是乎,地骨皮就有了寒性。
而枸杞子呢?
《名醫別錄》:「根大寒,子微寒,無毒。主治風濕,下胸肋氣,客熱頭痛,
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久服耐寒暑。」
《本草衍義》:「今人多用其子,直爲補腎藥,是曾未考究《經》意。
當更量其虛實冷熱用之。」
《本草蒙筌》:「味甘、苦,氣微寒。無毒。」
《藥鑒》:「氣微寒,味甘苦,無毒。」
《藥性解》:「枸杞子,味苦甘,性微寒,無毒,入肝、腎二經。」
第一個把枸杞子當成性溫的就是鼎鼎大名的張景岳了。
《景岳全書.本草正》:「味甘微辛,氣溫,可升可降。味重而純,故能補陰;
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
助陽而能使陽旺。」
但是來看景岳對枸杞子的認識……
論用藥佐使:「氣血虛弱者,宜溫補而通之,如參,耆,歸,朮,
熟地,枸杞,牛膝之屬是也。」
論治共七條:「氣脫證也,宜參,耆,歸,朮,地黃,枸杞,大補元煎之屬」
論治火共五條:「熟地黃,當歸,枸杞,山茱萸,滋心腎不交陰分無根之火。」
當然還有很多句話,都是指說枸杞子是屬溫藥。
但很有趣的,其中有一句話很奇怪…
述古治共七條:「此當以潤劑,如麥門冬,地黃,枸杞之屬滋其陰,
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
什麼?枸杞子可滋陰?
這話是沒錯,但滋陰藥如沙參、天門冬、麥門冬、石斛、玉竹、百合、龜板、鱉甲…
要不性寒,要不就性涼,反正就是要屬於「陰」才歸為補陰。
那為什麼景岳要說枸杞子性溫呢?
然而,景岳使用枸杞子最有名的方有兩個,就是大補元煎與左歸飲。
來看組成好了…
大補元煎:人參、山藥、熟地、杜仲、當歸、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
左歸飲:熟地黃、枸杞子、山藥、甘草、茯苓、山茱萸
很明顯地,左歸飲中的藥物是有溫有寒,而大補元煎大多為溫藥。
但我們知道景岳在《新方八略引》中說過:「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
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
所以,單純的補陽藥是沒辨法直接生出真陽的,補陰藥亦是如此。
當然,景岳總不會打自己巴掌吧,所以在《本草正》裡就說了:
「味重而純,故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
助陽而能使陽旺。」
以這個特性,應該是屬於平性,是溫是涼,就要看與它同用的藥物屬性囉~~
小小心得與大家分享,也歡迎各位前輩們討論指教!
ps 說實在的,已經有好一段時間在西醫的環境裡打轉,腦子已不如去年此時了>"<
--
花落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φ燕
http://www.wretch.cc/blog/jaecolin
--
All Comments
By Sierra Rose
at 2011-04-16T01:13
at 2011-04-16T01:13
By Hamiltion
at 2011-04-16T12:09
at 2011-04-16T12:09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04-16T23:05
at 2011-04-16T23:05
Related Posts
藥吃極限怎辦
By Margaret
at 2011-04-15T12:57
at 2011-04-15T12:57
鸚鵡腺病毒
By Oliver
at 2011-04-15T00:00
at 2011-04-15T00:00
爸爸有脂肪肝怎麼辦?
By George
at 2011-04-15T00:00
at 2011-04-15T00:00
173公分72公斤
不菸酒
而且長期運動登山
看起來也不胖
為什麼有脂肪肝呢
?
而且醫生居然說他要減肥
護士居然還說
要�� ...
孕婦吃的綜合維生素依班人也可以吃嗎?有什麼差別?
By Victoria
at 2011-04-15T00:00
at 2011-04-15T00:00
已更新項目:
一般人正常一天需要多少葉酸?上限是多少? 補充太多會有什麼影響嗎?
我好黑我好想割下我的皮(10點
By Callum
at 2011-04-15T00:00
at 2011-04-15T00:00
每個人都說我好黑
好煩
前幾天去別的學校
竟然有人問我是不是原住民
但我又不是
很傷心欸...
而且我又不是很黑
我就 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