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蕁麻疹中藥湯對嗎? - 藥品

By Sarah
at 2008-09-30T00:00
at 2008-09-30T00:00
Table of Contents
我的慢性蕁麻疹兩年了,看了中醫將近一年半,只要天氣熱就會身體發癢,一大早起來就會打噴嚏,但是晚上涼了就又好了,中醫說是血熱,太濕太熱,問醫生都只是簡單帶過,不知道我ㄉ蕁麻疹何時才能好?請懂中醫的人幫我看看這藥方是如此解呢?(我已經跑中醫診所連續一年了,也不知道為何還是反反覆覆的出疹子)謝謝!1溫清散A2消風散B 3麻杏甘石湯 4荊芥 5薏苡仁6牛膝7黃柏8黃連(ps之前她有開龍膽瀉肝湯)
Update:
補充說明一下,醫生說我是風熱型的蕁麻疹,雖然吃ㄌ有壓下來一點,不過我還是很希望能治根,請幫幫我,謝絕廣告推銷喔!對了,水藥也有開,藥方是石膏和京芥和知母和蟬蛻和防風和蒼术和甘草和歸片和生地和牛蒡
Update:
補充說明一下,醫生說我是風熱型的蕁麻疹,雖然吃ㄌ有壓下來一點,不過我還是很希望能治根,請幫幫我,謝絕廣告推銷喔!對了,水藥也有開,藥方是石膏和京芥和知母和蟬蛻和防風和蒼术和甘草和歸片和生地和牛蒡
Tags:
藥品
All Comments

By Hedwig
at 2008-10-04T10:34
at 2008-10-04T10:34
蕁麻疹在中醫學裡稱為癮疹或風疹塊,是為一種血管反應性皮膚病,病人由於不同原因造成皮膚黏膜小血管的擴張,導致真皮下局部性水腫與風團,其特徵為突發性出現局部或全身大小不等的風團,進而引起劇烈瘙癢,易造成風團增多與擴大,然而風團來得急亦去得快,癒後則皮膚不留痕跡。
事實上,蕁麻疹病因複雜,病機變化多端,多因患者先天稟賦欠佳、氣血虛弱與衛氣不固,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發病;然而致病因素不外乎風,風氣往來腠理,故見劇烈瘙癢。
至於其他常見的誘因尚包括:
(一)食物:主要為動物蛋白類食物,如魚、蟹、蝦、肉類、蛋類、蕈類或酒類等。
(二)吸入物:花粉、真菌孢子、動物皮屑或羽毛等。
(三)內臟疾病:胃腸功能紊亂、腫瘤、結締組織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症)、代謝障礙及內分泌失調等。
(四)感染:包括病毒、細菌或真菌寄生蟲感染。
(五)物理因素:冷、熱、日光或機械刺激等。
(六)其他則如精神因素或藥物反應。
西醫處理蕁麻疹時,大半是應用抗過敏藥物,這對急性蕁麻疹可收到不錯療效,然而對於反覆發作與遷延不癒的慢性蕁麻疹則難以見效。相反地,以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來處理,往往能有明顯效果。
現在來談談中醫辨證論治將蕁麻疹依症分型如下:
(一)風熱型:風團呈紅色,相互聯結成片,形如地圖狀,觸摸則有灼熱感,自覺瘙癢,遇熱則發作,遇冷則緩解,伴有心煩口渴、微熱惡風、扁桃體充血、舌尖紅,苔薄黃或少苔、脈浮數,治則疏風清熱,方用消風散加減。
(二)風寒型:風團色澤淡紅,或瓷白,受風侵襲或接觸冷水後,風團的搔癢感加重,然而得暖則減,舌淡、苔薄白與脈浮緊,治則疏風散寒,方用麻黃湯加減。
(三)衛氣不固型:皮疹多如蠶豆般大,相互聯結成片的風團較少,但其風團往往在汗出遇風後誘發,常常搔癢不止與反覆發作,並伴有惡風自汗、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少苔與脈沉細等現象,治宜固表袪風,方選玉屏風散加減。
(四)脾胃不和型:風團色澤淡紅,或近似膚色,形如雲片,風團發作卻常伴有脘腹不適或疼痛,甚至腹瀉,兼有嘔噁感、食慾不振、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少苔、脈緩或沉弱,治宜健胃和脾與袪風止癢,方用枳朮散加減。
(五)氣血兩虛型:風團色澤淡紅,反覆發作,遷延數月乃至數年未癒,或勞累後加重,並伴有頭暈、面色光白、體倦無力、精神疲乏、失眠、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少苔、脈細,宜益氣養血,方用八珍湯加減。
(六)任失調型:風團色澤淡紅,分布區域主要在腰胝、下腹和大腿等,其皮疹在月經前加重,經後則漸次消失,常有月經不調、經來腹痛,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少苔、脈弦細或弦滑,治則調攝任,方用二仙湯(仙茅3,當歸3,知母1.5,黃柏1.5,淫羊藿3,巴戟天3)加減。

By Rosalind
at 2008-10-01T19:57
at 2008-10-01T19:57

By Edward Lewis
at 2008-10-01T09:30
at 2008-10-01T09:30
不過我看不懂藥方
我是先看西醫吃了四個月的藥後
經由西醫轉診至中醫
中醫看了一年加針灸
現在全好了
你的藥跟我的不太一樣
你沒提到針灸
或許你可跟醫生再商量一下囉
無論如何給你加加油囉!!

By Ursula
at 2008-10-02T08:48
at 2008-10-02T08:48
整天老是渾身搔癢,東抓西抓,越抓越癢,抓過的地方立刻出現紅腫、熱脹的凸起;症狀類似被蟲子咬到或爬過,沒多久又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嚴重時,甚至半夜連「周公」都被它趕跑。長期下來一直斷斷續續發作,讓人摸不著頭緒,小心有可能就是蕁麻疹的典型患者。
蕁麻疹起因於皮膚內的血管擴張且通透性增加,導致局部水腫,有時這種現象若發生在較深層部位的血管時,皮膚的腫脹會加厚,產生「血管神經性水腫」,常見於嘴唇、眼皮和手腳掌等部位。如不幸發生於喉嚨,病人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誘發蕁麻疹的原因很複雜,完全是因人而異,有可能是接觸到化學物質、塵?(左虫右滿)、蚊蟲叮咬、食物、藥物、氣溫、情緒、壓力、疲勞,甚至是荷爾蒙都可能有關聯,每個人的情況會有些不同,有80%至90%病人的病因不明。通常在第一次的發作後,約有4分之1機率會演變成慢性蕁麻疹,患者必須與其「長相左右、糾纏不清」,病程反覆超過6週以上,所以病程5至10年者大有人在,甚至一輩子都斷斷續續與它對抗不休。
中醫認為,蕁麻疹的誘因與風邪有關,因蕁麻疹就像風的特性,來去迅速、忽起忽退、時有時無、無所不至、善於變化,故此病又稱為「風疹」。中醫的治療則重視辨證論治,必須根據體質的偏頗與障礙加以矯正。
臨床上常發現,現代人常因生活作息不當(如熬夜)、飲食偏辛辣重口味、喝酒、冷飲不離手,或工作壓力大,誘發此病上身。追根究柢就是身體已無法排除過多的過敏原,因此中醫重視腸胃道的排毒途徑,如麻子仁丸或承氣湯類等中藥治療。由於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清潔對於免疫性疾患的治療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搭配針刺可解毒關的穴位,如血海、天樞,或與腸胃道相關的足三里、豐隆,與免疫相關的復溜、太淵等穴,最後再搭配清熱止癢的外用藥,以求內外兼治的效果。
一般來說,治療後,復發頻率降低,但需花8至12週的時間來好好的調理改善體質。更重要的是,要配合改變生活作息、食物口味或忌酒、冷飲,否則易陷入惡性循環,隨時都有可能再復發。

By Olivia
at 2008-10-04T12:50
at 2008-10-04T12:50
Related Posts
我想要中藥豐胸

By George
at 2008-09-30T00:00
at 2008-09-30T00:00
我也想採用妳的意見,麻煩可以給我該店家的相關資料嗎?
萬分感謝妳!
mail:a0913220920atyahoo.com.tw
FM2強姦丸的傷害和介紹

By Liam
at 2008-09-30T00:00
at 2008-09-30T00:00
已更新項目:
施主!介紹務必要簡短ㄚ......
糖尿病併發症

By Harry
at 2008-09-30T00:00
at 2008-09-30T00:00
生產後坐月子要做滿幾天才健康呢?

By Zanna
at 2008-09-29T00:00
at 2008-09-29T00:00
我要一些植物的資料~~急!

By James
at 2008-09-29T00:00
at 2008-09-29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