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 便秘的中醫療法 - 藥物,藥學討論

By Gary
at 2016-03-25T15:55
at 2016-03-25T15:55
Table of Contents
http://www.tccma.org.tw/modules/teacher/index.php?indexop=show&teatid=643
作者: 陳朝龍醫師 雜誌期刊發表時日期: 2008-10-27
便秘的中醫療法
便秘的成因、與常見族群
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感覺排出困難、糞便形狀改變等症狀,患者腸蠕動的強度不夠,
以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超過24小時而難以解便,此疾病屬於消化系統的範疇。常因生活
步調緊張、習慣不佳;或因氣血虛弱、飲食不節、熱盛津傷;或因情志失調,氣機鬱滯;
或因陰寒內盛、津液不通。前二類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以老人及職業婦女為主要族群。
長期便秘的人易伴隨消化功能失常、食欲減退,常引起口臭、口苦、舌糜、嘴瘡、肛裂、
痔瘡等症狀,大多是身體相對虛弱、氣血兩虧的人,其根本原因歸於一個「虛」字,與肺
腎脾胃的狀態有密切關係。
調理原則、證型、建議處方
臨床上不同患者表現型態不一,<<傷寒論>>區分為陽結和陰結二類,後世此病名稱雖不一
,但仍未脫傷寒論的陰陽分類範圍。我們歸納起來仍可分為二大類:實祕和虛秘,前者包
括「熱祕證」及「氣祕證」二類,後者包括「氣虛證」、「血虛證」、「冷祕證」三類。
此五類證型之症狀如下:
熱祕證症狀:大便乾結、腹賬按痛、身熱面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氣祕證症狀:欲便不得、腹脇痞滿、肝脾濕滯、苔薄膩、脈弦。
氣虛證症狀:大便乏力、汗出氣短、面白神疲、舌嫩苔薄、脈虛。
血虛證症狀:大便如栗、面黃頭暈、目眩心悸、唇舌淡、脈細
冷祕證症狀:排便艱難、腰膝痠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
臨床上一般多以『通下』為調理的大方針,「實祕」類型的便秘,原則上宜清熱潤腸、順
氣導滯,「虛秘」類原則上則宜益氣養血、溫通開結。
建議處方與功效
(一)熱祕證: 脾約麻仁丸加減。枳實大黃厚朴可洩腸胃燥熱,麻仁杏仁白蜜可潤腸通
便,芍藥則可養陰和營。
(二)氣祕證:六磨湯加減。大黃檳榔枳實可破氣行滯,木香烏藥沉香則可順氣解鬱。
(三)「氣虛證」:黃耆湯加減。黃耆補氣,火麻仁白蜜可潤腸通便,陳皮則理氣和胃。
(四)「血虛證」:潤腸丸加減。生地當歸麻仁桃仁可滋陰養血,枳殼則可導氣下行。
(五)「冷祕證」:溫脾湯加減。大黃可瀉下通便,附子可溫陽散寒,乾薑黨蔘可助附子
溫補脾陽,甘草則可調和諸藥材。
針灸治療
熱秘證:瀉足三里、天樞,補照海、支溝。
氣秘證:瀉大敦、足三里,補支溝、太白。
「氣虛證」及「血虛證」:補氣海、足三里、和脾俞、胃俞。八膠穴附近用梅花針輕扣。
冷祕證:補大腸俞、腎俞、照海、支溝,灸關元。
也可以穴位附近按摩替代針刺或艾灸
日常保健參考
1.養成規律生活習慣:定時進餐、勿久坐不動、定期蹲廁所、避免夜間飲食、適度運動。
2.多食蔬果:多吃含纖維質高的食物。
3.保持精神安寧:避免憂思憤怒,維持情緒穩定。
藥膳或茶飲
1.松仁粥
材料:松仁15克 梗米30克
做法:先將梗米煮粥,其後將松仁和水研末為膏狀,加入粥內煮沸。
功效:潤腸通便。適用於老年氣血不足或熱病傷津者
2. 增液飲:
材料:生地黃、麥門冬、玄蔘各6克
做法:將材料置入鍋中,加水淹過藥材,煮開即可,亦可酌量加入一些蜂蜜以增口感。
功效:適用於大便很硬、常流鼻血之便秘者
3. 雙花決明茶
材料:決明子20克、菊花金、銀花各10克、枸杞5克
做法:將材料置入鍋中,加水約1000cc,悶泡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去風,較不適用於兒童及體質虛寒者。
--
To iterate is human, to recurse is divine.
-- L. Peter Deutsch
--
作者: 陳朝龍醫師 雜誌期刊發表時日期: 2008-10-27
便秘的中醫療法
便秘的成因、與常見族群
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感覺排出困難、糞便形狀改變等症狀,患者腸蠕動的強度不夠,
以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超過24小時而難以解便,此疾病屬於消化系統的範疇。常因生活
步調緊張、習慣不佳;或因氣血虛弱、飲食不節、熱盛津傷;或因情志失調,氣機鬱滯;
或因陰寒內盛、津液不通。前二類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以老人及職業婦女為主要族群。
長期便秘的人易伴隨消化功能失常、食欲減退,常引起口臭、口苦、舌糜、嘴瘡、肛裂、
痔瘡等症狀,大多是身體相對虛弱、氣血兩虧的人,其根本原因歸於一個「虛」字,與肺
腎脾胃的狀態有密切關係。
調理原則、證型、建議處方
臨床上不同患者表現型態不一,<<傷寒論>>區分為陽結和陰結二類,後世此病名稱雖不一
,但仍未脫傷寒論的陰陽分類範圍。我們歸納起來仍可分為二大類:實祕和虛秘,前者包
括「熱祕證」及「氣祕證」二類,後者包括「氣虛證」、「血虛證」、「冷祕證」三類。
此五類證型之症狀如下:
熱祕證症狀:大便乾結、腹賬按痛、身熱面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氣祕證症狀:欲便不得、腹脇痞滿、肝脾濕滯、苔薄膩、脈弦。
氣虛證症狀:大便乏力、汗出氣短、面白神疲、舌嫩苔薄、脈虛。
血虛證症狀:大便如栗、面黃頭暈、目眩心悸、唇舌淡、脈細
冷祕證症狀:排便艱難、腰膝痠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
臨床上一般多以『通下』為調理的大方針,「實祕」類型的便秘,原則上宜清熱潤腸、順
氣導滯,「虛秘」類原則上則宜益氣養血、溫通開結。
建議處方與功效
(一)熱祕證: 脾約麻仁丸加減。枳實大黃厚朴可洩腸胃燥熱,麻仁杏仁白蜜可潤腸通
便,芍藥則可養陰和營。
(二)氣祕證:六磨湯加減。大黃檳榔枳實可破氣行滯,木香烏藥沉香則可順氣解鬱。
(三)「氣虛證」:黃耆湯加減。黃耆補氣,火麻仁白蜜可潤腸通便,陳皮則理氣和胃。
(四)「血虛證」:潤腸丸加減。生地當歸麻仁桃仁可滋陰養血,枳殼則可導氣下行。
(五)「冷祕證」:溫脾湯加減。大黃可瀉下通便,附子可溫陽散寒,乾薑黨蔘可助附子
溫補脾陽,甘草則可調和諸藥材。
針灸治療
熱秘證:瀉足三里、天樞,補照海、支溝。
氣秘證:瀉大敦、足三里,補支溝、太白。
「氣虛證」及「血虛證」:補氣海、足三里、和脾俞、胃俞。八膠穴附近用梅花針輕扣。
冷祕證:補大腸俞、腎俞、照海、支溝,灸關元。
也可以穴位附近按摩替代針刺或艾灸
日常保健參考
1.養成規律生活習慣:定時進餐、勿久坐不動、定期蹲廁所、避免夜間飲食、適度運動。
2.多食蔬果:多吃含纖維質高的食物。
3.保持精神安寧:避免憂思憤怒,維持情緒穩定。
藥膳或茶飲
1.松仁粥
材料:松仁15克 梗米30克
做法:先將梗米煮粥,其後將松仁和水研末為膏狀,加入粥內煮沸。
功效:潤腸通便。適用於老年氣血不足或熱病傷津者
2. 增液飲:
材料:生地黃、麥門冬、玄蔘各6克
做法:將材料置入鍋中,加水淹過藥材,煮開即可,亦可酌量加入一些蜂蜜以增口感。
功效:適用於大便很硬、常流鼻血之便秘者
3. 雙花決明茶
材料:決明子20克、菊花金、銀花各10克、枸杞5克
做法:將材料置入鍋中,加水約1000cc,悶泡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去風,較不適用於兒童及體質虛寒者。
--
To iterate is human, to recurse is divine.
-- L. Peter Deutsch
--
All Comments

By Blanche
at 2016-03-29T03:01
at 2016-03-29T03:01

By Rae
at 2016-04-01T14:08
at 2016-04-01T14:08
Related Posts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 - 肝膽保養之道

By Hedy
at 2016-03-19T11:51
at 2016-03-19T11:51
請問這個藥方會造成乾眼嗎?

By Donna
at 2016-03-14T18:09
at 2016-03-14T18:09
請問中藥

By Margaret
at 2016-03-04T20:56
at 2016-03-04T20:56
孕婦不宜的中藥

By Charlotte
at 2016-01-23T12:11
at 2016-01-23T12:11
月經變季經?中醫足浴調理多囊性卵巢

By Kristin
at 2015-12-03T22:45
at 2015-12-03T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