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醫師間建議互相矛盾,該相信誰? - 藥物,藥學討論

By Harry
at 2019-05-21T09:15
at 2019-05-21T09:15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述刪,我要回的是下面這句
※ 編輯: apart (101.15.213.225), 05/20/2019 23:09:25
連溫病條辨作者都只敢稱是給傷寒論做翼,(你無知小兒說甚麼說?)
但我們要了解一些事,要了解一段文字的真實意義,得回到作者本身的原話,
了解說話者個性,並在語境裡參看才能比較明白真實的意思。
原話是在溫病條辨凡例中所說
是書雖為溫病而設,實可羽翼傷寒。
若真能識得傷寒,斷不致疑麻桂之法不可用;
若真能識得溫病,斷不致以辛溫治傷寒之法治溫病。
傷寒自以仲景為祖,參考諸家注述可也;溫病當于是書中之辨似處究心焉。
翼本來是輔助的意思,如虎添翼,固然虎是主體,翼是輔助,
但並不是說虎就是翼,翼就是虎,
但你以為虎與有翼的飛虎是一樣的嗎?
當你可以飛的時候,天下哪裡去不得?
沒有翼的時候,天空不是你家。
我們學溫病的人,並沒有廢棄傷寒,傷寒的人反而常常會棄溫病如敝屣,
如果說像堆金字塔一樣,溫病是最上面那一小塊,傷寒論是底部那一大塊,
不要以為堆上溫病這一小塊有多簡單?(為山九仞,功虧一匱沒聽過嗎?)
治溫病急性傳染病死過的醫師、病人不計其數,
沒有像吳塘這樣幸運男,而且還治好病人的人,留下他的經驗,
最後的這一小塊是很難搬上去堆的。
有的人會以傷寒論中仍有辛涼藥,
(而且我比較厲害),
所以斷不致以辛溫治傷寒之法治溫病。所以溫病仍舊在傷寒的範疇裡。
其實這種說法就是忽略晉唐之後,其實很多醫家也不是笨蛋,
會提出新看法就是因為在治療上有侷限,理論、診斷、方藥、療效上有所欠缺,
所以會思考突破的方法(想飛到天空飛不上去),這有部分是因為新的生活空間,
出現新的疾病,光台灣小小的一塊地方,登革熱都不見得能上北部讓你治上個幾次,
以古代交通旅行的狀況,ebola可能聞所未聞,這類的急性熱性傳染疾病,在新生活
空間中,容易遇上,或者,像今日這樣交通方便,傳播更加迅捷,
有病人自然治療久了,經驗就比較具有參考性。
你會相信紙上空談,沒治過幾例的醫師,還是相信常常治療的醫師的經驗?
我相信,認真的張仲景如果有機會旅行到廣東接觸到溫病(登革熱、SARS...)、
外來疾病(梅毒)、飛到非洲見到伊波拉,應該會寫出新的治病條文
(假如治病治成功且沒死的話)。
再者你看看吳塘這段
晉唐以來諸名家,其識見學問工夫,未易窺測,瑭豈敢輕率毀謗乎?
奈溫病一症,諸賢悉未能透過此關,多所彌縫補救,皆未得其本真,
心雖疑慮,未敢直斷明確,其故皆由不能脫卻《傷寒論》去藍本。
其心以為推戴仲景,不知反晦仲景之法,至王安道始能脫卻傷寒
,辨證溫病,惜其論之未詳,立法未備;吳又可力為卸卻傷寒,
單論溫病,惜其立論不精,立法不純,又不可從。惟葉天士持論平和
,立法精細,然葉氏吳人,所治多南方證,又立論甚簡,但有醫案,
散見於雜症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瑭故厲取諸賢精妙,考之《
內經》,參以心得,為是編之作,諸賢如木工鑽眼已至九分,
瑭特透此一分作圓滿會耳,非敢謂高過前賢也。
至于駁證處,不得不下直言,恐誤來學,《禮》云:事師無犯無隱,
瑭謹遵之。
或這段
是書之出,實出於不得已,因世之醫溫病者,毫無尺度,
人之死於溫病者,不可勝記,無論先達後賢,有能擇其幣竇,
補其未備,瑭將感之如師資之恩。
這段
是書有鑒於唐宋以來,人自為規,而不合乎大中至正之規,
以致後學宗張者非劉,宗朱者非李,未識醫道之全體,
故遠追《玉函經》,補前人之未備,尤必詳立規矩,使學者有階
可升至神明變化,出乎規矩之外,而仍不離乎規矩之中,所謂從
心所欲不踰矩,是所望於後之達士賢人,補其不逮,誠不敢自謂盡善又盡美也。
感覺起來吳塘是很謹慎謙虛的人,你確定他講 溫病為傷寒翼 不是只是客氣客氣,
謙虛一下嗎?
其實這麼喜歡切割傷寒與溫病的話,真的覺得經方就是一切的話,
不然就是完全照張仲景的方及加減來治治看,
不用要後世溫病的方,然後再來討論看看。
溫病並沒有切割傷寒,治某些特殊的急性熱性傳染病,
如果合用,即使(溫病條辨也有用)桂枝湯等傷寒論的溫熱的方,也可以用。
選擇的重點是在疾病特性的適用性的問題,
合於傷寒用傷寒,適於溫病選溫病。
有兩種選擇,為什麼要只會一種?
最常切割別人的往往是大傷寒主義者,
先切除溫病,再切除西醫,切到最後,只剩不能跟別人(世界)溝通的自己。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
我看,幾千年前的話,一樣可以在今天再講一遍。
--
--
※ 編輯: apart (101.15.213.225), 05/20/2019 23:09:25
→ miw1980: 連吳老吳鞠通都只敢稱是給傷寒論做翼。 05/21 00:30
連 XX 都只敢稱 XXX,這類的語體有很明確的情緒在內,大概的意思是就是說 連溫病條辨作者都只敢稱是給傷寒論做翼,(你無知小兒說甚麼說?)
但我們要了解一些事,要了解一段文字的真實意義,得回到作者本身的原話,
了解說話者個性,並在語境裡參看才能比較明白真實的意思。
原話是在溫病條辨凡例中所說
是書雖為溫病而設,實可羽翼傷寒。
若真能識得傷寒,斷不致疑麻桂之法不可用;
若真能識得溫病,斷不致以辛溫治傷寒之法治溫病。
傷寒自以仲景為祖,參考諸家注述可也;溫病當于是書中之辨似處究心焉。
翼本來是輔助的意思,如虎添翼,固然虎是主體,翼是輔助,
但並不是說虎就是翼,翼就是虎,
但你以為虎與有翼的飛虎是一樣的嗎?
當你可以飛的時候,天下哪裡去不得?
沒有翼的時候,天空不是你家。
我們學溫病的人,並沒有廢棄傷寒,傷寒的人反而常常會棄溫病如敝屣,
如果說像堆金字塔一樣,溫病是最上面那一小塊,傷寒論是底部那一大塊,
不要以為堆上溫病這一小塊有多簡單?(為山九仞,功虧一匱沒聽過嗎?)
治溫病急性傳染病死過的醫師、病人不計其數,
沒有像吳塘這樣幸運男,而且還治好病人的人,留下他的經驗,
最後的這一小塊是很難搬上去堆的。
有的人會以傷寒論中仍有辛涼藥,
(而且我比較厲害),
所以斷不致以辛溫治傷寒之法治溫病。所以溫病仍舊在傷寒的範疇裡。
其實這種說法就是忽略晉唐之後,其實很多醫家也不是笨蛋,
會提出新看法就是因為在治療上有侷限,理論、診斷、方藥、療效上有所欠缺,
所以會思考突破的方法(想飛到天空飛不上去),這有部分是因為新的生活空間,
出現新的疾病,光台灣小小的一塊地方,登革熱都不見得能上北部讓你治上個幾次,
以古代交通旅行的狀況,ebola可能聞所未聞,這類的急性熱性傳染疾病,在新生活
空間中,容易遇上,或者,像今日這樣交通方便,傳播更加迅捷,
有病人自然治療久了,經驗就比較具有參考性。
你會相信紙上空談,沒治過幾例的醫師,還是相信常常治療的醫師的經驗?
我相信,認真的張仲景如果有機會旅行到廣東接觸到溫病(登革熱、SARS...)、
外來疾病(梅毒)、飛到非洲見到伊波拉,應該會寫出新的治病條文
(假如治病治成功且沒死的話)。
再者你看看吳塘這段
晉唐以來諸名家,其識見學問工夫,未易窺測,瑭豈敢輕率毀謗乎?
奈溫病一症,諸賢悉未能透過此關,多所彌縫補救,皆未得其本真,
心雖疑慮,未敢直斷明確,其故皆由不能脫卻《傷寒論》去藍本。
其心以為推戴仲景,不知反晦仲景之法,至王安道始能脫卻傷寒
,辨證溫病,惜其論之未詳,立法未備;吳又可力為卸卻傷寒,
單論溫病,惜其立論不精,立法不純,又不可從。惟葉天士持論平和
,立法精細,然葉氏吳人,所治多南方證,又立論甚簡,但有醫案,
散見於雜症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瑭故厲取諸賢精妙,考之《
內經》,參以心得,為是編之作,諸賢如木工鑽眼已至九分,
瑭特透此一分作圓滿會耳,非敢謂高過前賢也。
至于駁證處,不得不下直言,恐誤來學,《禮》云:事師無犯無隱,
瑭謹遵之。
或這段
是書之出,實出於不得已,因世之醫溫病者,毫無尺度,
人之死於溫病者,不可勝記,無論先達後賢,有能擇其幣竇,
補其未備,瑭將感之如師資之恩。
這段
是書有鑒於唐宋以來,人自為規,而不合乎大中至正之規,
以致後學宗張者非劉,宗朱者非李,未識醫道之全體,
故遠追《玉函經》,補前人之未備,尤必詳立規矩,使學者有階
可升至神明變化,出乎規矩之外,而仍不離乎規矩之中,所謂從
心所欲不踰矩,是所望於後之達士賢人,補其不逮,誠不敢自謂盡善又盡美也。
感覺起來吳塘是很謹慎謙虛的人,你確定他講 溫病為傷寒翼 不是只是客氣客氣,
謙虛一下嗎?
其實這麼喜歡切割傷寒與溫病的話,真的覺得經方就是一切的話,
不然就是完全照張仲景的方及加減來治治看,
不用要後世溫病的方,然後再來討論看看。
溫病並沒有切割傷寒,治某些特殊的急性熱性傳染病,
如果合用,即使(溫病條辨也有用)桂枝湯等傷寒論的溫熱的方,也可以用。
選擇的重點是在疾病特性的適用性的問題,
合於傷寒用傷寒,適於溫病選溫病。
有兩種選擇,為什麼要只會一種?
最常切割別人的往往是大傷寒主義者,
先切除溫病,再切除西醫,切到最後,只剩不能跟別人(世界)溝通的自己。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
我看,幾千年前的話,一樣可以在今天再講一遍。
--
--
Tags:
藥品
All Comments

By Hedwig
at 2019-05-25T15:30
at 2019-05-25T15:30

By Michael
at 2019-05-29T21:45
at 2019-05-29T21:45

By Robert
at 2019-06-03T04:01
at 2019-06-03T04:01

By Doris
at 2019-06-07T10:16
at 2019-06-07T10:16

By Jessica
at 2019-06-11T16:31
at 2019-06-11T16:31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06-15T22:46
at 2019-06-15T22:46

By Connor
at 2019-06-20T05:01
at 2019-06-20T05:01

By Barb Cronin
at 2019-06-24T11:17
at 2019-06-24T11:17

By Caroline
at 2019-06-28T17:32
at 2019-06-28T17:32

By Harry
at 2019-07-02T23:47
at 2019-07-02T23:47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7-07T06:02
at 2019-07-07T06:02

By Elvira
at 2019-07-11T12:17
at 2019-07-11T12:17

By Hazel
at 2019-07-15T18:33
at 2019-07-15T18:33

By Catherine
at 2019-07-20T00:48
at 2019-07-20T00:48

By Jake
at 2019-07-24T07:03
at 2019-07-24T07:03

By Michael
at 2019-07-28T13:18
at 2019-07-28T13:18

By Zanna
at 2019-08-01T19:33
at 2019-08-01T19:33

By Noah
at 2019-08-06T01:49
at 2019-08-06T01:49

By Caitlin
at 2019-08-10T08:04
at 2019-08-10T08:04

By Brianna
at 2019-08-14T14:19
at 2019-08-14T14:19

By Isabella
at 2019-08-18T20:34
at 2019-08-18T20:34

By Lily
at 2019-08-23T02:49
at 2019-08-23T02:49

By Odelette
at 2019-08-27T09:05
at 2019-08-27T09:05

By Ida
at 2019-08-31T15:20
at 2019-08-31T15:20

By Mia
at 2019-09-04T21:35
at 2019-09-04T21:35

By Connor
at 2019-09-09T03:50
at 2019-09-09T03:50

By Adele
at 2019-09-13T10:05
at 2019-09-13T10:05

By Odelette
at 2019-09-17T16:21
at 2019-09-17T16:21

By Olive
at 2019-09-21T22:36
at 2019-09-21T22:36

By Belly
at 2019-09-26T04:51
at 2019-09-26T04:51

By Doris
at 2019-09-30T11:06
at 2019-09-30T11:06

By Selena
at 2019-10-04T17:21
at 2019-10-04T17:21

By Elizabeth
at 2019-10-08T23:37
at 2019-10-08T23:37

By Dora
at 2019-10-13T05:52
at 2019-10-13T05:52
Related Posts
腰椎薦椎的舊傷

By Sandy
at 2019-05-20T16:21
at 2019-05-20T16:21
生肌散 or 內托生肌散 哪買的到?

By Susan
at 2019-05-20T12:42
at 2019-05-20T12:42
不同中醫師間建議互相矛盾,該相信誰?

By Damian
at 2019-05-20T01:58
at 2019-05-20T01:58
突然聽不到聲音,請教推薦的診所

By Hedda
at 2019-05-19T23:18
at 2019-05-19T23:18
不同中醫師間建議互相矛盾,該相信誰?

By Olivia
at 2019-05-18T18:46
at 2019-05-18T18:46